ad440
当前位置: 健康中国 > > 头条

聚焦CCOS2025:何氏眼科于春晶博士分享IPCL技术 助推屈光手术进入“高质量视觉时代”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9-09 16:11:02    阅读量:8070    会员投稿

 9月5日至7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CCOS2025)在杭州盛大举行。作为国内眼科领域的年度盛会,本次大会吸引超万名眼科医师及专业人士参与,共探行业最新技术与临床经验。北京何氏眼科医院医疗院长于春晶博士受邀出席,以“可植入式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IPCL)调制传递函数在近视和老视中的应用”为主题发表演讲,凭借前沿技术视角与扎实研究成果,引发与会专家广泛关注。

 

聚焦技术应用:IPCL 调制传递函数为近视老视矫正提供新方向

图片1.jpg

于春晶博士是我国知名屈光手术专家,长期致力于近视、老视等屈光性眼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尤其在高端人工晶体应用与视觉质量评估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她多次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眼科科研项目,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三十余篇,并担任多项行业技术标准的评审专家。作为何氏眼科集团的核心医疗管理成员及北京何氏眼科医院医疗院长,于春晶亦在推动精准屈光手术体系构建、医师团队培养与技术迭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对 IPCL 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有着深入研究。此次演讲中,她重点分享了 IPCL 调制传递函数技术的创新应用方向 —— 该技术可精准优化人工晶体成像效果,为近视与老视联合矫正提供新方案,尤其能帮助 40-45 岁以上有摘镜需求及老花眼患者,在术后同时拥有清晰的远、中、近视力,兼顾视觉质量与自然体验。她强调:“视觉质量不仅是看清,更要看得舒适、持久和自然。”

 

关于 IPCL 技术的实践应用,于春晶博士在演讲中提到,通过优化晶体设计与临床应用探索,该技术在有效矫正近视的同时,可满足老视患者近距离视物需求,还能大幅减少术后眩光、模糊等不适症状,让患者视觉体验更接近自然眼状态。

临床数据佐证:技术效果获长期随访验证

为验证该技术的长期疗效,于春晶团队开展了多中心临床随访研究。数据显示,术后1年,患者远视力(≥1.0)达标率达92%,中近视力(≥0.8)达标率为88%,显著优于传统矫正方法,患者视觉满意度提升35%以上。这些数据为我国IPCL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行业研究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本土化优化

图片2.jpg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 IPCL 调制传递函数专项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日本在该技术基础研究领域已有一定积累。于春晶博士在演讲中提及,当前行业内正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患者眼部特征开展针对性技术优化,通过建立本土化技术数据库,进一步提升技术应用精准度,为国内 IPCL 技术的临床推广奠定基础。

医院实力支撑:精准诊疗体系保障技术落地

图片3.jpg

北京何氏眼科医院作为何氏眼科集团布局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屈光矫正诊疗中心,始终以 “技术驱动、精准医疗” 为核心,率先引入IPCL等技术并建立全套精准诊疗体系,在IPCL技术应用与全流程管理方面树立行业标杆。医院配备国际前沿眼部检测设备,构建 “术前多维度评估 - 术中实时监测 - 术后长期追踪” 的闭环诊疗体系:术前通过 20 余项精细化检查明确眼部特征,术中确保 IPCL 植入误差≤0.1mm,术后依托专属随访机制保障视觉稳定性。于春晶博士强调,IPCL 技术的临床价值需依托 “技术 + 管理” 双驱动,唯有二者深度融合,才能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视力矫正服务。

业界普遍认为,于春晶博士此次在CCOS2025的报告,不仅彰显了何氏眼科在屈光手术领域的领先实力,也为我国近视与老视矫正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随着可植入式人工晶体技术不断突破和临床路径日益完善,更多患者将享受到更优质、更自然的视觉体验,中国眼科诊疗事业也有望借此迈向“个体化、精准化、全程化”的新阶段。

免责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